党群工作- 青年动态- 【星火印象】创ERAS病房,做患者贴心人 ——“胸外快速康复外科沙龙”顺利举行

【星火印象】创ERAS病房,做患者贴心人 ——“胸外快速康复外科沙龙”顺利举行

2020-07-05 阅读量:6528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本周四下午,我号主办的绍兴地区“胸外快速康复外科沙龙”顺利举行。


微信图片_20200721110057.jpg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通俗来说,就是采用一系列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减少手术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应激,从而实现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要实现快速康复的目的,仅仅依靠单一的技术、方法是无法实现的,这需要医务人员围绕手术患者身心健康的方方面面着手,例如缩短术前禁食水的时间;术前呼吸道准备;避免术中过度补液或补液不足;鼓励使用微创手术;运用多模式镇痛充分地术后镇痛;早期术后下床活动;早期经口进食等。


就目前我们胸心外科的围手术期管理工作来说,以上几个方面已基本落实,但通过各类形式的学习、交流,我们希望能做得更好。接下来我就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我科已开展的ERAS工作一系列措施。


① 缩短术前禁食水的时间:由于现在手术例数的日益增多,一天安排6-7台手术也是常有的事。按照以往的习惯,都会建议患者手术前一天晚上10点以后就不要吃东西。可是对于不能一早就进手术室的病人来说,不仅要经历漫长的等待,长时间不吃不喝,饥饿、口渴同样会是一种非常煎熬的经历。而现在我们只要求术前禁食6小时,禁清饮2小时。在手术当天,通常会给等待手术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提前安排饮用一定量的糖水或糖盐水,以补充能量和水分,良好的能量储备,可提高手术耐受性,加快术后恢复。


② 术前呼吸道准备:术前气道管理有助提高呼吸肌肌力和身体活动能力,术前给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抗菌药等药物治疗、术前尽早戒烟会增加肺泡通气功能,促进痰液排出,防治肺不张,有助患者术后康复。


③ 避免术中过度补液或补液不足:因为术前限制了患者的进食和饮水,人体的血容量会相对不足,而手术前使用麻醉药品必然会导致低血压,这时我们可适当使用缩血管药物进行对冲,而不是向以往那样,选择大量快速输液来进行治疗。这样能够有效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维持平稳、减弱应激反应。


④ 鼓励使用微创手术:微创治疗一直是我们科手术技术的主打方向,从外在来说,大力开展胸腔镜手术,切口由4孔到3孔,2孔,乃至现在的单孔手术。从内在来说,手术操作细节的改进,减少肺叶的钳夹,减低组织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应用糖皮质激素减低炎症反应。点点滴滴的细节改进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也切实为患者带来了更多获益。


⑤ 运用多模式镇痛充分地术后镇痛:由于胸腔内丰富的神经存在,我们科手术后的疼痛确实是一个影响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大问题。因此,在术前宣教中,我们已经将术后镇痛的必要性反复强调,而术中进行肋间神经阻滞,术后通过止痛泵、止痛针、止痛药等多种手段为患者提供多模式的镇痛。良好的镇痛效果作用下,患者才能配合医护的工作,有效咳嗽咳痰,减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⑥ 早期经口进食:以往我们会要求病人术后禁食,直至次日才吃流质,并逐步增加。但研究表明,术后胃肠功能麻痹仅局限于胃和结肠,小肠的蠕动和吸收功能在术后数小时即可恢复。而水、蛋白质、糖、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吸收均在小肠内即可完成。当然也考虑到术后呕吐可能造成误吸风险,所以针对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年龄相对较小的患者来说,我们科已进行改进,给予术后6小时以上进食流质,逐步恢复经口进食。针对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因人而异术后给予个体化指导。


⑦ 早期术后下床活动:术后疼痛及过多监护及管道留置,是制约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也围绕患者活动对相应情况进行了优化。胸心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肺的复张、促进痰液排除、减少下肢血栓形成,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不要小看这一项小小的改进,它的作用可能比多用一两天消炎药要大上许多。因此充分的术前宣教,有效的止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去除监护及管道,为患者下床活动创造机会。


其实,一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的措施都可以归于快速康复外科的范畴,以上的几点只是我举的一些简单的例子。ERAS病房创建是我科近期工作的重点,希望这次创建能带来更多的改进,既提高医护人员围手术期管理的水平,也切切实实地为患者带去福利,让我们真正地成为患者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