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Klinikum Bremen-Nord血管外科中心进修体会
2013-01-03
阅读量:1677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在国内
当今国内血管外科发展突飞猛进,2008年8月,在医院领导下,我受命组建血管疝外科,由一个以肝胆外科为主的普外科医生转行血管外科,几乎从零开始,倍感压力。幸好2011年到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进修,才对血管外科逐渐入门,也为我在德国不莱梅Klinikum Bremen-Nord血管外科中心学习取得丰硕成果打下基础。
其实,在我院已有好几批次同事参加了DCTA的医疗交流项目。直到今年,才有血管外科专业,通过医院初审、卫生厅面试和BFT考试,终于取得参加交流机会,倍感珍惜。为此,出国前还自费进行了德语培训、拜访了参加过DCTA项目的血管外科医生。
经过出国前DCTA何老师的培训,恰逢我院国家脑卒中培训基地检查,我院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尚未开展。我暗中给自己定了目标----学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填补医院空白。使我在德国医院具体学习中,更有针对性。
在德国
衣:在国内,Google地图一查,乖乖,不莱梅,北纬53°,和国内漠河在同一纬度线上。在查了一些资料,气温比浙江稍低些,但还是不放心,多带了一些冬衣。
其实,和网上资料所说一样,不莱梅气温就比绍兴稍低些,最低零下5°,但不莱梅的冬季更长些。而且,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均有供暖,并且早早使用了;室内,同样如此,每个房间,均有供暖设施,包括卫生间。所以,在街上总是看见德国人带着帽子、围着围巾、厚厚的冬衣里面只穿着T恤衫。让我这个来自冬天没有集中供暖的南方人很不习惯。
食:我感触颇深:首先,便宜。在德国超市里70%的商品价格(折算成同一货币)比国内的便宜。牛奶0.60欧1升,3.99欧1瓶的红酒已经很不错了,只是蔬菜比较昂贵。其次,德国人很节俭,在医院经常可以看到医生或工作人员自带午餐。无论在哪吃饭,最后总是用一小块面包把盘里的酱或汤水擦干净,再把面包吃掉。
在德国三个月,我的早餐基本就是1杯牛奶2片面包。午餐在医院吃,是套餐,每天有4-5个品种,供顾客选择。口味基本还能适应。可能是德国人喜欢吃酸的东西,经常在套餐里加一勺酸酸的东西,让我很难适应。晚餐是回住地自己做,基本是由同住的来自安徽的王主任操劳,因为他厨艺最强;我最弱,主动要求洗完、打扫卫生。
老王的厨艺
住:我住在不莱梅东南面的小村庄―Mahndorf,在德语中“dorf”就是村庄的意思。虽然是村庄,但是交通极为方便,而且非常干净。在这个村庄里,家家户户是别墅,有花园,每家每户都是窗明几净,并在窗台上放上各式鲜花,还对花园中的花草做了艺术造型,供路人欣赏。村庄后面不远是大片的牧场,放养着奶牛、马匹。还有很多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组矗立在田野中。
我的住所,右边的House为房东自己住
村边的牧场和风力发电机
行:德国的交通极为方便。方便又三层含义:一、交通线路星罗棋布、四通八达,而且频度很高,运行时间很有规律,一般是每个半小时或一小时一趟,又是那么准时,所以很容易记住时刻表,例如“到不莱梅城的火车,一定是在某点23分1站台出发”,公交汽车也是如此。在国内,觉得近几年铁路发展迅速,但和德国相比,距离还很遥远。虽然我身处“村庄”,但步行5分钟以内有火车站、公交汽车站,到不莱梅城只要8分钟的火车;公交车站有4条线路通向不同方向。二、在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上,都可以上自行车、轮椅。在车厢内,有专属的地方停放自行车、轮椅或婴儿车。而且,上下车均很方便。例如汽车,当公交汽车到站后,汽车靠站台侧悬挂会自动降低,使车辆向站台方向倾斜,接着从车底下自动伸出一块跳板,刚好连接站台和汽车,以便轮椅上下。三、德国人非常乐于助人。每当我不识路,查找地图时,马上就有德国人过来,“Can I help you?”主动来帮你指路,甚至领路。如果是在乘火车时,我询问了一个德国人“这火车是去汉诺威的吗”,当他告诉你是的以后,他还会把这是记在心里,当火车快到目的地时,他又会走到我面前,告诉我“下一站就是汉诺威”,让人绝对感动,对德国人这种热情主动、认真负责的办事态度让我深深地自叹弗如。
每天必到的地方---简陋的Mahndorf火车站
在医院
我进修学习的医院是Klinikum Bremen-Nord,中文叫不莱梅州立医院北部分院,是吕纳堡大学教学医院。德国的医院不想国内,医院基本集中在城区,德国的医院基本分散在市郊,但交通都极为方便,而且都能直升机起降,因为,德国是欧洲唯一直升机覆盖全国的国家。
不莱梅州立医院由4个分院组成,承担着不莱梅州70%的医疗任务。该医院的血管外科中心设立在北部分院。在北部分院中外科还有骨科和妇科,别的外科分布在其他三个分院,病理科也不在该分院。北部分院总共有561张床位,员工1200多名。
医院的停机坪
我学习的血管中心设在普外科里,科室有两个病区,60张床,11名医生。主任是Pro. Dr. med. Heiner Wenk,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年龄将近60,可干劲十足,2010年被德国医师协会授予血管内外科医生,2011年被《Focus》评为最值得关注医生。对我既热情又严格,为了照顾我,特地要求科室医生在交班和讲座时必须使用英语,这让我大为感动。还在11月2日邀请我到他家晚宴,并且邀请了科室另外两个主治医生Kausch医生和Trede医生作陪。
教授家的晚宴 左起:我、Dr. Kausch、Pro. Wenk
由于我住在不莱梅的东南面,而医院在不莱梅的西北面,相距约40公里,需要乘两趟火车,化1个小时时间。我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6点15分出门,约在7点15分跨入医院大门。
与中国医院最大不同,这里的病区很安静,基本没有家属陪护,病区过道上总是冷冷清清。经过仔细观察和询问德国医生,原因有二:1、德国家庭的亲情没有中国那么浓;2、德国医院高质量的护理。
在出国前,觉得自己科室的文化建设搞得很好,但德国医院,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病房门上、墙上都挂着一些画,内容都是一些本地的风土人情。在门口的壁灯上,还贴了一些小装饰,显得格外温馨。
医院在7点钟开始查房,由于查房是用德语,所以Wenk教授没有要求我们参加。7点45分开始交班,大约15分钟。和国内不一样的是医生交班没有护士参加。内容和国内差不多:重点病人、手术后病人、夜班情况和当天要手术的病人情况。8点钟,助手直接去手术室,Wenk教授会查一下他的Private病人和重点病人,然后去手术,主要是血管外科和普外科手术,一般每天有5-10台手术,分两个手术间完成。
手术室总共有6间,均为层流手术间,而且均有铅板保护。手术室里与国内最大的不同是手术床:在手术间里,不手术时,只有手术床的床柱,没有床面,床面在转送病人的推车上。病人躺在病房床上,送到手术室,就转到手术室的推车上,在术前准备室完成麻醉后,再推入手术室,然后把推车上的床面转移到手术床的床柱上。这样,病人可以在术前准备室完成麻醉后无需搬动就可以转到手术床上,提高了手术室的利用效率。
令人眼馋的Aesculap手术器械
能做DSA的小C
由于手术量较大,手术一台接一台,外科医生一般不吃午饭,只是在两台手术间隙去休息室喝杯咖啡或吃点饼干。即便如此,手术结束时都快3点了。
每天下午3点30分,术前碰头会,由麻醉科主持,医院分管领导、各科主刀医生、ICU医生、手术室护士参与,3点45分,准时在放射科进行读片会+交班。读片会时有放射科医生共同参与。直到读片会结束,我的一天工作才算完成。
在这三个月中,我参加和观摩的血管手术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剥脱+补片修复术(CEA)、腹主动脉开放支架植入术、髂动脉支架植入+人造血管股股旁路术、股总动脉内膜剥脱+股深动脉成形术、股腘动脉旁路术、下肢动脉成形术、截肢(趾)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普外手术主要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放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切口疝修补术、whipple术、胃癌根治术,等等。
由于我暗中给自己定了目标,所以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特别关注,幸运的是,在德国,在这家医院颈动脉内膜增生病人很多,我总共参与了57台CEA,其中18台担任了一助。征得教授同意,在观摩手术时不停地拍照,仅有关CEA就拍了1779张照片。由于我去年在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进修,我经常拿这两个科室比较,和中山医院不同,这里支架植入进行的很少,全是开放手术,而且术中均使用转流管,用血管补片缝合。就这两个不同,我还请教了Wenk教授,他认为放置转流管,可以不受动脉阻断时间限制,减轻医生手术压力,能够做的更加精细;使用补片是为了缝合时缝针均由内向外穿过血管和防止再狭窄。
由于在国内,我的专业是血管和疝。所以我也留意并积极参加了Klinikum Bremen-Noad的各类疝手术。对于原发性腹股沟疝,他们主要用Lichtenstein和Shouldice方法修补,对于复发疝,主要用TAPP完成,对于切口疝,主要是用ONLAY方法修补。我对照2009欧洲疝协会(EHS)指南,认为该医院医生在腹股沟疝修补方法方面选择得当,只是补片修剪的太小;在Shouldice修补中中,腹横筋膜没有切开再重叠缝合;在切口疝中,教授却选择了复发率最高的ONLAY法修补。为此,我还绕着弯问了教授,如何选择一个相对合适的手术方式,教授的回答:“SAFE, SHORT, SIMPLE”,短短三个词,让我茅塞顿开。
在这三个月中,Wenk教授每月给我和其他学生上一次课,使我在吸收欧洲最新医学知识同时,提高了英语水平。有幸分别由我和德国的Max医生在科内做了关于疝的小讲座,就有关疝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互相探讨。受四川郭主任邀请,在11月10日参加了郭主任所在不莱梅红十字医院的血管日活动。
三个中国医生和Paetz医生在血管日活动中
经过在德国三个月的工作、学习,无论是医学领域,还是英语水平,均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是优点,德国是一个美丽、干净、安详和富饶的国家,德国人民不仅勤劳,而且节俭。医疗技术发达,医疗设备先进,尤其是血管外科方面。其次,在相互讨论学术或者关于国家情况时,要有礼貌,但不用低三下四,更不用不懂装懂,这样反而让人家更看不起你。最后,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是人家强,至少,在疝外科,Klinikum Bremen-Nord就不如绍兴市人民医院。但我们并不能因此骄傲自满,我们更应看到存在的巨大差距,希望在国内能尽早开展学到的技术,缩小差距,更希望能有机会再次赴德学习,进一步缩小差距。(血管疝外科 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