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呈现上升趋势,每天有超过1万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分钟约新增8名癌症患者。癌症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癌症可防可治,“谈癌色变”不如科学防癌。面对癌症,如何精准预防和治疗?本期健康大讲堂,我们邀请绍兴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科主任王建芳为大家科普癌症预防与治疗的相关知识。
防癌于未然
“癌症是一大类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的总称,随着其发病率‘步步高升’,其防控形势严峻。”王建芳介绍,我国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致癌因素十分复杂,包括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
防范肿瘤成了很多人的健康目标。在王建芳看来,预防胜于治疗,而预防最重要的就是不招惹“致癌分子”。不合理膳食习惯、吸烟、肥胖、缺少运动、心理压力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王建芳提醒,很多癌症的发生都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有关。肿瘤“偏爱”挑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营养搭配要合理,多吃米面杂粮、水果蔬菜,不吃隔夜菜和发霉的食物,少吃油炸、烧烤、熏制的食品。熏制、烧烤类食品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一组致癌物,食用这样加工过的肉类会增加18%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控烟限酒是防癌的头等大事。”王建芳强调,戒烟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益,相关研究表明吸烟导致人均寿命缩短10年以上。同时,过量饮酒有害健康。198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将酒精归为致癌物,至少7种癌症与过量饮酒有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日饮酒酒精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相当于男性饮酒每次不宜超过一两白酒或一瓶啤酒,女性相应减量。
坚持运动也是防癌的重要措施。王建芳说,每天进行30至60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体育锻炼的人,患癌风险会降低,尤其是乳腺癌和结肠癌风险。此外,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也有影响。科学实验证明,在过大的情绪压力下,人体能够清除癌变细胞、抑制癌症发生的免疫系统会发生改变。
治癌有新招
“人们之所以会谈癌色变,一方面是因为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往往比较隐匿,不易察觉;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癌症的病因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的治疗。”王建芳说。
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如何有效克服该癌种?王建芳介绍道,首先早筛能明显提升对肺癌的疗效,低剂量螺旋CT和“血液检查”是肺癌早筛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肺癌早筛的广泛普及,早期肺癌发现的比例有明显提升,据统计,目前我市约70%的肺癌被发现于早期阶段,可通过开胸、胸腔镜微创等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大部分早期患者能够得到治愈。
但仍难以避免一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现象,还有部分患者一开始发现病情就已是中晚期。王建芳说,这些状况曾经常常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患者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近年来,新一代抗肿瘤药物的兴起让肺癌治疗从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时代跨越到基于基因变异的精准靶向治疗时代。
王建芳介绍,常见的肺癌类型有非小细胞癌和小细胞癌,其中非小细胞癌85%左右。“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我们一般会先为其进行精准的基因测定,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病人,即患者的肺癌是相关基因驱动所引起的,可以给予患者针对相关基因阻断的靶向药来抑制癌细胞,这类药物往往疗效好,副作用轻。”
“前段时间刚刚来复查过的一位72岁女性患者就受益于这类药物。这位女性于2017年4月被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经测定显示其EGFR19基因发生突变,给予相应靶向治疗4年后,出现疾病进展,再次基因测定发现其T790基因突变后,给予针对性三代靶向药物治疗。目前该患者已经治疗7年,身体状况良好,还能操持家务。”王建芳说。
“而对于经基因测定后显示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年来也有了新的治疗手段。”王建芳介绍,治疗方式从以往单纯的化疗模式提升到“免疫治疗+化疗”或“免疫治疗+血管靶向治疗+化疗”模式,同时配合热疗的增敏作用,患者生存年数中位数从以往不到1年提高到了将近3年。
新闻来源:绍兴晚报 2024年5月22日
媒体链接: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rb/pad/content/202405/22/content_529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