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绍兴正式出梅,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也随之而来,绍兴市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升至38℃。在酷暑之下,中暑风险也在增加,严重时甚至可致命。
昨天17时到19时点,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连续收治了三位中暑患者。
三位都是老人均在户外劳作
三位患者中,60岁陈大叔(化名)病情最为严重,确诊为重症中暑,即热射病,出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告诉越牛新闻记者,昨天中午到下午,陈大叔都在户外做绿化整理,到下午3点多,突然倒在地上,被旁人发现后送到了越城区当地一卫生院抢救,后因病情危重转入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入急诊科抢救室时,陈大叔深昏迷状态,心率快,呼吸急促,体温40.2℃,大便失禁。急诊科医生蔡海英、王雪娇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冰毯冰帽物理降温,氯丙嗪镇静,吲哚美辛药物降温,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等对症治疗后,转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进一步治疗。
图为重度中暑患者,在急诊EICU进行CRRT治疗
另外两位患者中,76岁的方婆婆(化名),当天在户外种花,被人发现意识行为异常1小时送至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入急诊科时体温41.2℃,烦躁,意识模糊,予冰毯冰帽,4℃生理盐水物理降温,给予药物降温,目前神志转清。
79岁的刘婆婆(化名),当天也在户外农田劳作,因感到头晕1小时入院的,入急诊科抢救室时体温39.2℃,给予药物降温和4℃生理盐水,目前情况稳定。
医生提醒广大市民:
炎炎夏日,户外工作者、老年人、儿童、孕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值得注意的是,中暑并非仅在户外高温环境下发生,近年来室内中暑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因此,无论在户外还是室内,都应保持警惕,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
中暑了怎么办?
医生温馨提醒——
据了解,中暑由轻到重有一个发展过程,第一时间进行干预至关重要。
首先,迅速远离高温环境,将病人扶到附近阴凉通风处躺下,减少活动,如有条件可移到空调房间。解开其衣物以增加散热效果,并使双脚抬高以利于脑部血液循环。
其次,及时补充水分是关键。如果病人意识清醒,可以给予一些淡盐水饮用,但不宜过量以免引起腹痛、呕吐和恶心等不适症状。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对于已经昏迷的病人,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
此外,迅速降温也非常重要,可以在腋窝、头部、腹股沟大动脉明显处用冰袋或冰块进行局部降温,但要注意避开枕后、耳郭、心前区、腹部、阴囊、足底等部位以防止腹泻等副作用的发生。可用毛巾包裹冰袋以避免冻伤的发生。
如何预防中暑?
1.改善居住和劳作环境:夏季保持室内通风、阴凉,必要时打开空调。
2.减少户外活动:减少在高温环境中活动的时间,尤其是心脏病、中枢系统疾病、严重肝肾疾病、内分泌疾病的患者。长时间户外活动时,应注意自我防护,多饮水或清凉饮料,必要时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药物。
3.合理饮食: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应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等。大量吃冷饮容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突然降低会影响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
4.睡眠充足:充分休息,按时作息有助预防中暑,睡眠时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5.其他注意事项:及时观察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等人群的中暑征兆。
以上为一些中暑防治的常识,如发现以下情况的中暑患者应立即送医或协助拨打120:
1.昏迷:丧失意识,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
2.极度虚弱:感觉没有一点力气,几乎动不了时。
3.意识模糊:无法准确地感知周围人或事物,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
4.谵妄:精神错乱,胡言乱语。
5.癫痫:全身肌肉不自主地抽搐,没有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新闻来源:越牛新闻 2024年7月5日
媒体链接:http://m.shaoxing.com.cn/p/3215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