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发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常见多发的疾病症状,牵动着万千父母心。这些看似寻常的症状,实则分类繁多,误区不少。广大家长能否正确辨识,科学应对?我们邀请到绍兴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姚欢迎,科普儿童咳嗽、发热相关知识。
正确辨别实现对症下药
“根据诱因和病程长短的不同,咳嗽可以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姚欢迎介绍,急性咳嗽多由病毒感染(如感冒)引起,病程较短,儿童约2周即可自愈。部分急性咳嗽由肺炎、鼻炎等疾病引发,并伴有多日发热等症状。若病程持续4周以上,则属慢性咳嗽。依据有无痰,慢性咳嗽又可分为湿性咳嗽和干性咳嗽。“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是引起儿童慢性湿性咳嗽最常见的疾病。”姚欢迎解释,而慢性干性咳嗽则常伴随有过敏史的儿童,多见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由鼻炎等引起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疾病。
此外,肛温超38℃或耳温超37.5℃,即为发热。姚欢迎表示,普通病毒和流感病毒的感染是儿童发热的主要原因。诊断时,可利用咽拭子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明确具体的病原体,对症下药。姚欢迎还建议,儿童发热12小时后再进行血常规检查,这能更准确地反映疾病发展过程;对于2岁以下的急性发热儿童,尿常规检查也有助于排查尿路感染。
合理用药守护健康成长
“咳嗽的本质是呼吸道对各种刺激的保护性反射。”姚欢迎解释说,对于多数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咳嗽,尤其是6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咳嗽,遵循自愈原则,一般不建议使用止咳、化痰、消炎及抗生素类药物。只有咳嗽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推荐使用蜂蜜缓解或按医嘱进行止咳。而肺炎、鼻炎等引发的急性咳嗽,应对照肺炎、鼻炎针对性治疗。
慢性咳嗽则要依据病因,对症下药。由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引发的慢性湿性咳嗽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由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或其他基础过敏史引起的慢性干性咳嗽,则按医嘱采用雾化吸入,或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咳嗽半年的6岁男孩,别处就诊时多次使用抗生素、消炎药,都没有很好的效果。后检查判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引发的慢性干性咳嗽,便对其进行了雾化治疗,4周后症状明显减轻。”姚欢迎说,这也充分证明明确病症、对症下药的重要性。
与咳嗽一样,发热也多为自愈过程,主要依靠孩子自身免疫力恢复,在精神状态不佳或体温过高时,科学服用美林、泰诺林等退烧药。姚欢迎提醒,退烧药应单一使用,避免不同退烧药之间、退烧药与感冒药之间的药物联用。此外,儿童发热多为病毒感染引起,并不需要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等仅在明确为细菌感染时遵医嘱使用。对于流感病毒等特殊病因,需采用针对性药物,如奥司他韦等。
姚欢迎接诊过一位核酸检测为腺病毒感染的5岁男孩。他持续高热多日,家长也极为忧心,但姚欢迎坚持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依靠孩子身体自愈并科学辅助退烧药。男孩最终恢复健康。“科学育儿,合理用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姚欢迎强调。
打破误区实现有效预防
生活中,许多家长在应对孩子发热、提高孩子抵抗力等方面存在误区。姚欢迎对几个常见误区进行了科普。
发热时,捂汗降温等老方法可能会让孩子出现抽搐。利用温水、冰水或乙醇进行擦浴,短时间内会产生退热效果,但治标不治本,可能还会加重患儿的不适感。“发热不会引起脑炎、肺炎等后果,家长应沉着冷静,切勿病急乱投医。”姚欢迎建议,发热时应让孩子多饮水,多休息,坚持合理饮食,保持孩子手脚温暖,并时刻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使用退烧药,也不必固守“体温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舒适度来适用。姚欢迎表示,若孩子精神状态较差,持续哭闹、烦躁不安等,体温低于38.5℃也可使用退烧药。
有些家长为提高孩子自身抵抗力,减少咳嗽、发热等症状,会让孩子使用保健品、服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或进行中药调理。姚欢迎对此并不推荐,他表示疫苗接种是提高孩子抵抗力最有效的方式。此外,家长也应确保孩子远离二手烟环境,避免进入人群拥挤的场所,培养孩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预防交叉感染。同时,鼓励孩子进行适量运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这些都是推动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新闻来源:绍兴日报 2024年9月13日
媒体链接: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rb/pad/content/202409/13/content_548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