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绍兴晚报要闻版】非洲马里的绍兴白衣天使们

【绍兴晚报要闻版】非洲马里的绍兴白衣天使们

2024-09-18 阅读量:972 作者:绍兴晚报要闻版 作者科室:绍兴晚报要闻版 编辑:尹翊萌 编辑科室:宣传统战部

要闻-绍兴晚报.png

  自1968年起,绍兴市相继派出82人次优秀医务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随浙江省援外医疗队赴非洲马里共和国、中非共和国等,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克服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的困难,用医者仁心和专业精神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喜爱…… 

  非洲马里共和国与中国相隔15000多公里,有8个小时的时差,虽然在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历史渊源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但几十年来,两国人民的友谊却一直绵延伸展,其中一批批不远万里奔赴热土的“白衣天使”成了中非友谊坚实的纽带和见证者,他们谱写了一曲曲跨越国界的大爱之歌,里面有不少绍兴医生的身影。

  “白衣执甲”再度启航

  9月12日,经历短暂休假后,中国第29批援马里医疗队队员、绍兴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俞南松乘坐12个小时的飞机经埃塞俄比亚中转,再飞行7个小时,返回马里首都巴马科的中国援非医疗队驻地,继续他的第二次援非任期。

  10日上午,记者在市人民医院见到了俞南松医师。即使在休假中,俞南松也一直和万里之外的患者保持联系,接受他们的咨询并给出处理意见。

  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俞南松作为中国第25批援马里医疗队队员前往非洲。初到马里的第一台手术,就是为一位HIV阳性患者取弹头。“非洲大陆传染病种类较多,对医疗队员的救治环境和自身防护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俞南松说,作为外科医生,为了减少意外暴露,手术中要格外小心谨慎。平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蚊灭蚊成为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要的功课。

  缺乏医疗设备,也是俞南松必须面对的困难。“比如胆道手术,在整个马里都没有胆道镜,那我们就利用气管镜,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做胆道检查。”

  2023年11月,俞南松再次出发援非。此后不久,马里医院唯一的普外科医生Jerome教授光荣退休,作为医疗队“唯二”的普外科医生,他和队友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该院的普外科疾病诊治及手术重任。

  “当地人生活不易,医疗资源稀缺,而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俞南松说。今年1月9日,马里医院急诊科接到一名腹部开放性创伤的年轻男子。由于病情危重,医院急诊科向医疗队请求紧急会诊。很快,医疗队决定由俞南松主刀为其手术。经历3个多小时的手术,俞南松和助手修补了患者损伤的空肠和结肠,对腹壁和右小腿裂伤处进行了清创缝合,成功挽救了男子的生命。4月13日,俞南松又成功为一名48岁的中国同胞实施了全麻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俞南松告诉记者,和国内专业分科细化不同,作为援外医疗队员,要求是“一专多能”。“我首先是医疗队员,其次才是普外科医生。”俞南松说,这次援非期间,他还多次参与救治重症疟疾患者。而这样救死扶伤的例子,在医疗队中数不胜数。

  除了日常手术和会诊,俞南松还多次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为进一步促进中马医疗交流与合作,倾尽所学传授他人。

  “治愈大道”见证真情

  “医疗队在马里巴吉内达的一次义诊,附近32个村的村民都聚拢过来了……”前不久,绍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昌锋在微信朋友圈记录下他一天的工作。

  作为中国第29批援马里医疗队队员,张昌锋已经在马里工作9个多月了。工作之余,他常以图片和文字,将日常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马里的风土人情分享在微信朋友圈。

  10日晚上8点,记者连线了远在马里的张昌锋。当地时间是中午12点,张昌锋还穿着手术服,刚刚结束一台腹部手术的麻醉工作,准备回到医疗队驻地休息。

  “在马里,麻醉药品不像国内那么齐全,很多时候只能有啥用啥。”张昌锋说,就是在这种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医疗队治愈了一例又一例病患,积攒了在当地的好口碑:凌晨2时,不顾疲劳抢救肠梗阻患者;在没有血气分析仪器等设备的情况下,成功救治严重失血的患者……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张昌锋却说:“这都是应该做的。”

  “比起国内夏天的高温,马里凉爽许多。”张昌锋说,现在正值马里雨季,传染病高发,当地人面临疟疾威胁。疟疾病人的增多,可能的感染风险,让张昌锋与同事较平常更为忙碌……

  在巴马科,由浙江援建的马里医院受到当地人的称赞。那条连接马里医院和医疗队驻地的路,被称为“浙江大道”。傍晚时分,张昌锋一般会去浙江大道上散步,经常碰到手术后的病人,他们主动和他打招呼,而张昌锋也会给予微笑鼓励。

  张昌锋在朋友圈写道:“这条路连着医院和驻地,路上经常碰到病人和家属,也算得上心理治疗和疾病治疗的‘治愈大道’呢。”援非时间过半,张昌锋的援非手记也写了340余篇,点滴中都是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同样也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当地人眼中“最受欢迎的人”

  在第29批援马里医疗队中,还有几位队员也是第二次踏上非洲土地。医疗队副队长、绍兴第二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厉挺以及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药剂师沈顶茂,和俞南松一样,都是第25批成员。

  厉挺从事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诊疗工作20余年,执行援外医疗任务超过800天。在马里医院,他每天要给10来位病人做胃肠镜检查,尽早发现病变,及时给予治疗。他还为多名食管狭窄的患儿进行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减轻他们的痛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次出征马里以来,厉挺已完成门急诊接诊2500余人次,胃肠镜检查和治疗1000余人次。

  沈顶茂为人憨厚,体型微胖,大家亲切地叫他“胖胖”,在马里医院药房负责给病人发药。为了能清楚地向他们交代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他花了大量时间自学了当地的班巴拉语。每当看到他耐心细致地用流利的当地语言与病人交流,队友们都钦佩不已。

  据了解,自1968年起,绍兴市相继派出内科、外科、麻醉科等科室82人次优秀医务工作者及其他工作人员,随浙江省援外医疗队赴非洲马里共和国、中非共和国等,为当地人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在中国援非医疗队中,绍兴援非医生的高超医术也获得各方认可,被当地誉为“最受欢迎的人”。

  “当地人很喜欢拍照,每次和我们拍照时,按下快门的瞬间,你会发现背后站了一圈人。”张昌锋笑称,很有点当网红的感觉。

  这些年,绍兴的援非医生们欣喜地看到马里的发展变化,人民的思想观念也在进步。“在马里,我们不仅是医生,更是中非友谊的使者。希望中国的援助能帮助非洲朋友更快进步,让中非友谊绵延久长。”沈顶茂说。


新闻来源:绍兴晚报要闻版 2024年9月13日

媒体链接: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wb/pad/content/202409/13/content_54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