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绍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常栋主任团队应用新上市的全球首款压力监测脉冲消融系统,为1名房颤患者成功实施消融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短,患者无不良反应、体验感好。据悉,这是压力监测脉冲消融系统在全国的首批临床应用。
图为:绍兴市人民医院常栋主任团队应用全球首款压力线性消融导管实施房颤消融。
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绍兴市人民医院始终秉持着创新与进取的精神,前期率先在绍兴地区开展房颤脉冲消融技术,如今又一次实现技术突破,成功引入压力脉冲消融这一前沿新技术,并融入到房颤消融治疗体系中。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医院对新技术的积极探索精神,更标志着绍兴地区房颤诊治水平再次大步迈向新的高度!
据了解,该全球首款压力监测系统是由我国自行研制,是世界首款三维系统+贴靠指示环形脉冲导管+压力线性脉冲导管一体化多形态脉冲解决方案。其优点体现为三维匹配,压力可视,确保脉冲消融损伤有效且连续。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疼痛,可在局麻下手术,大大提升了患者体验感。
常栋主任介绍道,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我国房颤患者已达2000万。房颤可能导致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传统房颤消融技术费时费力,且存在一定风险。如何安全、有效的开展房颤导管消融手术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点和痛点。
脉冲消融是目前国际上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消融的最新技术,通过瞬时的高电压脉冲电场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有效地阻断异常激动,从而恢复心脏正常心律。与传统的射频消融或冷冻球囊消融相比,脉冲电场消融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消融效率更高。同时脉冲消融具有组织选择性,避免毗邻组织损伤,手术更加安全。
压力脉冲是在传统脉冲消融基础上,引入压力监测系统,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更好显示和指导导管贴靠,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引入先进技术只是医疗服务升级的开端,更关键的是将这些技术广泛推广普及,让绍兴更多患者从中受益。绍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作为绍兴市房颤中心联盟单位,将始终秉持初心,砥砺奋进,瞄准时代前沿,持续引入国际先进诊疗理念与技术,为助力健康绍兴建设添砖加瓦,让每一位绍兴市民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心血管医疗服务,以实际行动续写守护健康的动人篇章。
专家简介
常栋,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绍兴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国家卫健委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导师,IHeart创始人。长期从事心血管专业医教研工作,曾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院研修。受邀在多家医院手术指导和技术推广。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5篇,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16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市科技项目各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国家和教育部课题各1项,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发言和论文交流,并获得中国心律新锐奖、中国好术者、优秀青年医师一等奖、优秀论文奖等奖励。
擅长: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房速、房早、室上速、室早、室速等)导管消融治疗、缓慢心律失常心脏起搏治疗、生理性起搏治疗、心脏猝死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心耳封堵、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导管消融等治疗。在国内早期开展绿色电生理、心内超声指导下复杂心律失常消融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导管消融治疗、脉冲消融、生理性起搏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