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围100厘米,血脂、血压超标,空腹血糖值超10mmol/L……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宣布启动为期3年“体重管理年”行动,这意味着,国家对于危害中国百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体重异常问题作出了重要部署。
近年来,我市各级医疗机构都已陆续开设了体重管理、减重多学科联合等门诊。但很多市民对体重门诊依然陌生,不了解该门诊能解决哪些问题?涉及哪些学科?哪些人群适合就诊?为此,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医院。
从1.0到3.0模式,减重门诊不断升级
前几年,我市不少医院相继开设了“体重门诊”。各大医院“体重门诊”的称呼不一。“减重门诊”“体重管理门诊”“肥胖代谢综合门诊”……都可以为患者提供减重诊疗服务。
早在2012年,绍兴市人民医院就开设了“减重门诊”,2018年先后开设“代谢病肥胖门诊”及“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按照传统肥胖诊疗模式,患者看完减重门诊后,还需要去神经内科、胃肠外科、运动医学科等门诊治疗其他问题,这是肥胖诊疗1.0模式的弊端,由内分泌或营养科等单一科室主导。”该院减重门诊负责人、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诸葛福媛介绍,如今该院的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则以内分泌代谢科为主体,联合临床营养科、运动康复科、中医科、胃肠外科建立多学科团队,能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代谢指标、心理状态及生活方式,再给患者提供精准方案。
“肥胖不是单纯的体态臃肿,也不是单纯的一个疾病,它的背后还伴随着其他慢性疾病的困扰,如高血压、脂肪肝、2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甚至一部分癌症也与体重异常有一定关联,这就需要多学科协作共同阻击肥胖。”该院副院长喻光懋介绍,对于不同人群,多学科团队则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肥胖程度、基础疾病等情况,展开多学科联合诊疗,实现精准综合治疗,相当于进入减肥诊疗的3.0模式。
“其实,除了慢性病患者、儿童青少年中的超重肥胖者,想生育的肥胖女性、追求身材管理的人群等都适用于减重门诊。”诸葛福媛表示,减肥前要明确原因,先排除继发性因素,再进行综合干预治疗。比如,皮质醇增多症等是继发因素的,做了手术后体重也会明显减轻。科学减重是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代谢手术等实施有效科学减重,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院内院外全流程的体重管理模式,帮助患者达到持久的体重管理。
“当然,减重的朋友一定要先管住嘴,其次才是迈开腿,饮食控制的作用约占70%,运动的作用仅仅占30%左右。”该院营养科主任陈素娥表示,早在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发布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食谱细化到了全国不同地区的食谱示例,并贴心备注上了食谱的“总能量”。
“减肥不能选最快的方法,一定要选自己能长期坚持的。”喻光懋提醒,无论是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提供的都是一个减重手段,任何减肥方法都做不到一劳永逸,长期控制体重,还是要改变个人的行为方式,建立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平衡热量摄入与支出。
新闻来源:绍兴晚报 2025年3月13日
媒体链接: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wb/pc/column/202503/13/node_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