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纽约医学院及Westchester医疗中心学习心得

纽约医学院及Westchester医疗中心学习心得

2015-06-12 阅读量:719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今年3月我有幸到美国纽约医学院及纽约Westchester血液肿瘤科学习,受益匪浅。现在,我将这段时间的学习经历、感想与大家分享。
      纽约医学院是美国最大的私立医学院之一,位于纽约上州最南端的westchester县,该县面积1,295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左右。医学院成立于1860年,学校有医学院、公共健康学院、基础医药科学学院3个学院组成。
      Westchester医疗中心是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包括2家成人医院,1家儿童医院和门诊中心、康复中心。有多个专业在美国医院专业排名中上榜,如神经外科、心血管、移植等。
古老的校园
Westchester医疗中心
1、注重安全教育
      报到的第一天就需要参加校园安全教育,内容涵盖实验室安全教育、化学药品遗漏处理、血制品处理、紧急状态处理、报警通路等,三小时培训,通过闭卷考试后才能办理校园ID,有了这个ID后可以使用学校的公共资源,进出医院及学校。医学院的所有的实验室和教学楼都要刷卡才能进入。
2、人性化服务
      医院人性化的服务随处可见,由于有多个国家的患者,因此医疗中心和通讯商协作提供专门的语言协助,由口译人员通过三方通话提供免费的口译服务,这也有助于患者的知情选择。医疗中心和学校有多幢大楼,这些大楼之间有的距离很远,因此楼与楼之间就安排了公共交通工具(shuttle bus)。除了这些生活上的照顾外,医护人员还会对患者进行治疗知识上的传授沟通,形式多样,e-mail、短信、宣传窗等等,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在门诊化疗区域,化疗指导手册、患者版的疾病指南等纸质资料都随处取用,这里面包括了很多问题,也是我们国内患者经常问的问题。在医疗上处处体现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也非常仔细地考虑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需求。比如会为年轻肿瘤患者早期冻存卵子;为孕期白血病患者先维持治疗待其分娩后再进行强烈化疗。
血液科病房
3、医院感染的控制
      血液肿瘤科院医疗中心是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医疗中心对于手卫生非常重视,手消毒的设备从病房、到走廊、卫生间、电梯口到处可见,医务人员、患者随处可方便使用。医务人员亦保持着手卫生的良好习惯。由于院内感染不仅与医务人员有关,而且牵涉到患者及其家属、探视人群等,医院非常重视对患者及家属感染预防的教育,每一位患者入院后护士都会详细介绍关于预防感染需要注意的事项,告诉探视者探视前要进行手消毒,甚至需要戴口罩。他们认为这不仅是对患者的保护,亦是对健康人群的保护,因此会根据病人感染与否及病情,在病房门口设置提示,例如需要口罩、手套、隔离衣等,并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随时调整。
病房门口的提示
4、先进的治疗方法
      血液肿瘤科有很多的治疗原则和诊治路径,其依据是NCCN指南和权威杂志的研究成果,并且随时更新,打印后放在医护工作站供查阅。这些资料得到他们科室讨论认可后就形成了他们自己工作的指南,对于一个病种,有一套诊治路径和原则。每个医生都会按原则来进行规范化治疗,因此不同的医生对于治疗上的原则是惊人的一致,但每个医生却并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将每位患者视作独立个体,利用经验和专业知识予以个体化治疗。目前血液肿瘤的进步主要体现在诊断手段的进步,能早期发现疾病以及精确的靶向治疗。因此针对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的新药层出不穷,他们成立了专门的血液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心,到目前为止进行了30余种药物的临床试验,使病人能在第一时间从这些新药中获益,尤其是一些复发难治的患者,能重新看到生命的希望,但由于人口数量关系,有时甚至会出现是有药没合适的病人的状态,美国医生甚至希望能介绍中国病人去美国使用他们的新药。
5、门诊治疗
      除了初治的患者,病情稳定的血液肿瘤患者的巩固化疗都是在门诊完成的,即便是强化治疗,病人有很好的依从性,在规定时间复诊,除非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住院,否则升细胞药物、输血支持都是在门诊进行,大部分病人都能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
 
舒适的门诊化疗
6、良好的培训制度
      Westchester医疗中心对住院医生和fellow有诸多的培训。血液肿瘤科的fellow,除了完成临床工作外,每周有4个时段的业务学习,分别为肿瘤多学科病例讨论(MDT)、威廉姆斯血液病学习、NCCN指南更新以及文献阅读培训。令我佩服的是医生们自我要求学习的精神,例如肿瘤多学科病例讨论(MDT),每周三早上7点开始,由于美国三月初就开始夏令时,因此相当于早上六点,天还只有微亮,虽然捧着咖啡,打着哈欠,抱怨着太早,但都会准时参加。每周四上午的文献阅读会议,科室每次选出1篇文章,轮流做主讲,其余人要对这文章提问,包括文章设计是否合理有什么缺陷等等,大部分文章都是出自权威杂志,大家对其分析指出其精辟之处,也指出其不足的地方。每个会议都会有热烈的讨论,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教授们对提出的问题会耐心的一一解答。
      这次交流学习是一个难得的经历,对美国的医疗体系、治疗理念及血液肿瘤的发展方向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也认识不少国外的朋友。亦要感谢医院给我提供参加此次学习的机会;感谢科室同事在我离开期间的辛勤付出。(血液科 傅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