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枫桥经验”青春永葆
2013-10-11
阅读量:849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生命之树常青,在于坚持和创新。
历经半世纪风雨洗礼,“枫桥经验”在其发源地绍兴,依然生机勃发。人们秉承“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精髓,并不断赋予时代特色:
警力下沉到社区、企业,与1200余支“红袖章”巡逻队、社区打更队、村民守望队形成合力,守护千家万户平安;
乡村“老娘舅”、社区“和事佬”、110联动联调中心……数以万计的调解人员遍布城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37个公安官方微博异常活跃,每天为110多万名粉丝释疑解惑;数以千计的“民警社区QQ群”,整天“滴滴”叫得欢,警民之间的交流从“面对面”延伸到“键对键”……
近年来,绍兴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等称号,连续5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市。
“枫桥经验”青春永葆!
治安要走“人民路”
强化源头治理、群防群治,去年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17.69%,降幅列全省第一;今年以来同比又下降15.83%
这一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
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一样,由于人财物的大流动,绍兴市社会治安曾面临诸多新问题,特别是盗窃案、诈骗案等发案数居高不下,离群众对安全感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说起曾多发盗窃案的昌安社区,越城公安分局蕺山派出所教导员干华国颇有感慨。2011年,该社区发生入室盗窃案达69起。“东家的案子刚刚接手,西家的案子又发了,民警疲于奔命,群众还是不满意!”干华国说。
怎么办?绍兴市采取“警力下沉,防线下移”,开展“枫桥式派出所”创建,建立社区警务站、巡逻警务站、流动警务站,并实行社区民警专职化。警务站实行“超市工作法”,做到24小时“门不关、灯不灭、人不空”。
在昌安社区,社区民警小陈天天骑着警用自行车,在社区巡逻走访。在基层时间长了,问题也就发现了:这个近6000人的小区,竟有13扇大门,方便居民通行的同时,小偷进出也轻而易举。
“毛病”找到,“开处方”就容易了。于是,该小区封闭3扇大门,有些门平时关闭、有急事时打开;进出主通道增设监控探头;发动居民成立巡逻队、邻里守望队、居民自管队……今年以来,该社区仅发生两起入室盗窃案。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坚持群众路线是枫桥经验的精髓,只有把群众力量动员起来,走人民治安道路,才能实现长治久安。”绍兴市公安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几年来,绍兴市完善立体化防控体系,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多管齐下,由2500人组成的巡逻警力、近7万个视频监控点,最大程度地挤压了违法犯罪的空间。
在枫桥镇,由13名织布企业老板组成的乐山村“老板巡防队”赫赫有名。
他们每天深夜和凌晨在村中义务巡逻,村里的失窃案从以前最多一天6起,下降为全年零起。新昌县通过当地网络论坛,拉起一支500余人的网民义工巡逻队,倡导“我为人人巡一夜,人人为我守一年”。
目前,绍兴拥有类似的巡逻队、社区打更队、村民守望队等1200余支,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力量。
调解请找“老娘舅”
探索“大调解”格局,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98.24%的矛盾纠纷得以妥善调解,调解成功率逐年攀升
在农村,过去的矛盾纠纷,大多是张家的狗追了李家的鸡,把王家的菜地踏坏了。而现在就不那么简单了:财产纠纷、土地纠纷、劳资纠纷等新型矛盾纠纷,如果处理不当,都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定时炸弹”。
“这些纠纷,得靠‘老娘舅’来说和!”绍兴人的这个法宝,仍然是“枫桥经验”的老传统。“依靠这一做法,今年以来,全市98.24%的矛盾纠纷得到成功调解,调解成功率逐年上升。”绍兴市委政法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过,老传统配上了“新武器”。近日,记者来到诸暨市枫桥派出所,正巧见到车身喷着退休民警杨光照卡通头像的调解车,“呼”地驶入派出所大院。调解人员刚从全堂村调解一桩土地纠纷回来,派出所副教导员张琼幽默地说:现在的“老杨调解工作室”,已变成“车轮上的调解室”。
在退休前,杨光照就以善做群众工作出名。“群众有纠纷,我们如果不到现场勘察,就会影响对事实的了解和判断。现在,我们把调解室设在车轮上,开到村里去,开到百姓中间去!”杨光照说。这位老调解员靠着苦口婆心、耐心说理,经手的案子调解满意率达100%。
像杨光照这样的调解室,在绍兴村村都有。以诸暨市为例,目前,已组建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六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诉前调委会、治安纠纷调解中心、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室等一批调解室,全市共有各类调解组织807个、调解员3273名,老百姓有纠纷和矛盾,可以通过这些调解组织解决,不跑远路、不打官司、不伤感情。
“调解资源很多,关键是做好整合工作。”绍兴市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说,目前,该市通过整合,已基本形成以专业调解为特色,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
记者在越城区皋埠派出所采访时,就充分感受到“大调解”格局带来的变化:这个命名为“580”的调解中心,联合了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监察室、巡回法庭等5个部门,推出民事调解、诉前调解、警备调解等8种调解模式。
皋埠派出所教导员叶海木,如此描述他们的运作模式:接警后,片警马上找来当事人,先固定证据,再将案子送到调解中心,各个部门联手开展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就上巡回法庭。今年以来,有近97%的案子,靠调解成功解决。
“调解虽然费力、费时,一个案子要调解成功,起码翻来覆去来回四五次,却是老百姓最服气、最有效的办法。”叶海木说。
百姓来当“裁判员”
以群众满意为工作导向,百姓对公共管理服务单位的满意率超97%,市公安局在100个市级部门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
一般来说,天天与老百姓打交道,公安机关的满意度很难脱颖而出。但一组数据,令我们对绍兴市公安局刮目相看:在去年绍兴市政府综合考评中,市公安局在100个市级部门中名列第一。
“我们的工作,与老百姓的幸福感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以群众需求、群众满意为工作导向。”绍兴市公安局负责人说。记者在市公安局采访,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让数据多跑腿,使群众少跑腿。”
租住在绍兴袍江新区世纪广场百花花园的袁女士,在办理临时居住证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走南闯北的袁女士曾在不同地方办过临时居住证,每次都跑得腰酸背疼。而在绍兴,她只要登录绍兴公安网上服务中心,坐在家里鼠标点点,就完成了申请。更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在她下班后,社区民警将证件送上了门。
“我们就是要让百姓少跑腿。”绍兴公安网上服务中心副主任汤恭定说。这个网上服务中心包括一个网上办事大厅、769个网上基层服务站,可网上办理异地委托车辆年检、身份证补换领等十大类、92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安业务,并推出了实时查询办理进度、邮寄证件、同名查询等人性化服务,服务范围覆盖全国各地和12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绍兴市还开通了37个公安官方微博,粉丝达110多万名,另有数以千计的“民警社区QQ群”,为数量庞大的网民释疑解惑,提供在线服务。
让数据“跑腿”,并不意味着民警安坐不动,他们也踏踏实实地迈开了双腿。
记者在绍兴市人民医院采访,恰遇越城公安分局蕺山派出所民警把刚出炉的“安全体检报告”送到院党委书记张伟阳手中。张伟阳逐条细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为群众体检,想不到派出所为我们的安全体检。这份报告,对发生在医院的案件进行‘把脉’,还开出‘处方’,提醒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太及时了。”此前,绍兴市人民医院根据派出所建议,已落实多项防范举措,今年8月发案率同比下降80%以上。
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绍兴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着力点。
在新昌县公安局采访,记者听到一个新名词:“项目警官制”。有关负责人解释说,这是对辖区内的建设项目,逐一落实联系领导和民警,做到“项目推进到哪里,民警服务到哪里”。如此一来,阻拦施工、强揽强包工程等现象少了。诸暨市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去年对160个重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全部实现“零阻力”推进。
平安的环境、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群众信任,也使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据了解,绍兴市对49个公共管理服务单位今年以来的40余万条服务记录进行回访,群众满意率达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