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日报】敢闯“雷区”的骨科医生
2014-07-10
阅读量:832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空闲时,我喜欢看看自己主刀的片子,这似乎成了我的一种享受。”近日,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钱宇的办公室里,钱医生拿出一个笔记本,每一页都记载了他主刀的一个个重要、复杂的病例。“我已经记了四本了。”钱医生说:“跟脊柱打了20年的交道。看着一个个病人重新挺直了脊柱出院,这是我感到最有成就的事情。”
从1994年进入市人民医院,成为一名骨科医生,钱宇选择了脊柱外科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用钱宇的话说,脊柱手术好比“瓷器店里打老鼠”,脊椎里面神经很多,一不小心神经受到损害,就很难恢复过来。“当时,我选择了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与其说是一种职业理想,毋宁说是一种当时年轻气盛的表现。”钱宇说,但是在这个领域一路走下来,感觉越干越有劲。
2006年,钱宇作为医院的年轻骨干,赴澳大利亚留学。在澳洲的三年里,钱宇不仅学会了更先进的骨科技术,更多带回来的是一种创新精神和医者仁心的情怀。
2009年,学成回到绍兴的钱宇,成为了市人民医院的骨科主任。钱宇开始了一整套的创新。他首先提出了“绿色手术”的概念,也就是如何通过对病人的创伤最低的手术,达到在手术后功能恢复到最好。于是,在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无痛手术、无创伤手术以及三维复位技术等先进的手术技术被研发出来。
众所周知,在骨科手术时候,都要先将肌肉牵开,才能进行骨骼手术。2009年市人民医院就开始探索了无损伤的手术入路技术。肌肉与肌肉之间其实存在缝隙,钱宇提出,为何不从这个缝隙中进行手术,这样就能将手术对肌肉的损伤降到最低。经过几年探索,这套无损伤的骨科手术技术,目前已相当成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开始在国内医院推广开来,相关的论文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
而在去年,脊柱重建三维复位技术还拿到了浙江医药卫生领域的创新一等奖。骨头发生错位,医生在复位时候,往往只是选择简单的前后、左右复位。“实际上,骨头复位应该有更好的目标,比如腰椎复位,只有更加精密,复位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钱宇说,于是他们创立了三维复位技术,不仅照顾前后,还照顾到左右,还有上下,这是全方位的。现在,这种技术也已经在很多医院得到了推广。
2012年,市人民医院骨科还创立了一套明确、量化的评估体系。病人需不需要动手术,不再凭着医生个人的判断,而是有了一套科学量化的考量系统。
从业20年,钱宇印象最深的一例手术发生在2012年。袍江开发区斗门镇一位不满20岁的小伙,在公园玩娱乐器材时受了伤,脖子后面疼得非常厉害。到医院检查发现,这名小伙脊椎的颈一、颈二有先天的畸形,不做手术的话非常危险。“这个部位的手术风险非常大,因为上面是动脉,周围都是神经,万一手术偏了一点,就是致命的。”钱宇回忆说,“当时在手术室里,我感觉有一种过‘雷区’的感觉。所幸的是,我们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查了很多文献,而且还进行了解剖试验。手术进行了两个小时,安全地趟过了‘雷区’,手术后一个多星期小伙子就顺利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