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我和另外32位通过省卫计委选拔的医疗同仁一起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飞过山脉、湖泊、雪山和平原,横跨整个亚欧大陆,最终抵达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伦敦。仍清晰记得当时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满腔热忱,还有那初次迈出国门的激动和新鲜感。如今,时光飞逝,三个月的英国伦敦进修生活已一晃而过!在过去的这三个月里,我每天都跟他们上班族一样,在高峰时间赶着挤地铁,挤公交甚至挤火车,往返于宿舍与医院之间。切身感受着英国人的生活气息,体会着英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优缺点,甚至还见证了梅姨无奈的选举、曼彻斯特及伦敦桥的恐怖袭击、伦敦大火事件、世锦赛等等。回国在即,我对英国的医疗体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似乎更加明确了自身的不足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
1. 英国全民健康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
NHS是目前最先进的医疗体系,是为全体国民施行免费医疗服务的系统,也是英国民众最引以为傲的医疗系统。它遵行救济贫民的选择性原则,并提倡了普遍性原则。NHS系统的费用98.8%来自英国政府税收及社会基金,全体国民的医疗费用、疾病预防费用均从中支取,只要你在NHS系统的医院治疗,无论门诊、住院甚至住院期间的餐饮均免费。无论你是具有英国国籍、永久居留权的人,还是流落到英国的难民,无论你是一无所有的穷人还是腰缠万贯的富豪,你都可以得到免费且一视同仁的医疗救护,而且是最好、最恰当、最平等的治疗。尤其是急诊,任何在英国的人包括短期游客,都可以得到免费的急诊治疗。于是在这里,你会发现即便是美罗华这类奢侈的进口抗癌药物也能免费让患者使用,即便是动辄数千数万人民币的助听器也会无偿提供给听力有所下降的患者并给予定期检查更换。这便是NHS最大的优越性。
当然,没有一种体系是完美的,NHS也不例外,预约时间过长大概是它最大的缺陷。NHS包括两个层级的医疗体系,第一层是以社区为主的初级健康护理体系,由全科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GP)及护士、助手等组成,90%的医疗任务通常由GP们解决,当然GP诊治也是需要预约的。第二层则为医院专科服务,由各科的专科医师负责並接手经GP介绍转入的病人,或处理一些重大的意外事故及急诊患者。除非急诊,所有患者均需通过GP介绍预约才能去医院相关专科就诊,而这预约时间一般规定不超过18周,即便是怀疑恶性肿瘤的患者,也只能得到不超过2周的保证,而后续的检查或手术预约又将是漫长的等待。于是,为了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经济宽裕的患者会自费选择私人诊所或私立医院。
2. 英国皇家自由医院(Royal Free Hospital)
英国皇家自由医院成立于1828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院名Free最初并非自由的意思,而是对低收入病人免费的意思。据说创始人外科医生William Marsden有一天晚上在一座教堂门口发现一个小女孩因为饥饿和疾病快不行了,可没有一家医院愿意接收她,因为她支付不起医药费。小女孩2天后死了。这件事对William触动很大,之后不久他便创立了一个小诊所,专门给付不起钱的穷人看病,所以叫Free。Royal是因为1837年伦敦遭遇霍乱疫情时,医院收治了大量霍乱患者,所以维多利亚女皇授予医院皇家的名号。
Royal Free Hospital是英国领先的教学和研究医院之一,是世界排名第七的伦敦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教学医院。它由Royal Free Hospital、Barnet Hospital以及Chase Farm Hospital三个院区组成,负责伦敦中部及北部的医疗服务。目前一共拥有1500张床位,近1万名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员工,年收治160万来自全世界的患者,其中近100万门诊病人及35万急诊病人。是英格兰死亡率和感染率排名最好的几家医院之一。它拥有全世界领先的肝肾移植技术,并在胃肠内镜学、血友病学、传染病学等专业被全世界熟知。医院的服务理念是positive welcoming主动欢迎、actively respective积极尊重、visibly reassuring可见性安心、clearly communicating清晰沟通。在这里,所有患者都能无后顾之忧地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
Royal Free Hospital
Chase Farm Hospital
Barnet Hospital
3. 我的进修之旅
英国皇家自由医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也分布于上述的三个院区,其中Royal Free Hospital主要负责儿童耳鼻喉科疾病的诊治,如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分泌性中耳炎诊治及鼓膜切开置管术,听力筛查等,也包括成人常规门诊及耳鸣专科门诊等。Barnet Hospital主要负责耳鼻喉科急诊病人的诊治,如外伤、鼻出血、气管切开、急性喉炎、术后出血再次入院等情况,几乎所有甲状腺肿瘤手术及颈清术也在该分院进行。Chase Farm Hospital是最小的院区,却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主战场,绝大部分成人择期手术在该院区进行,包括鼻功能性手术、乳突手术,咽喉部手术等。此外每周二的影像读片会、MDT以及一月一次的科室业务学习也会在该院区开展。我的导师MR Djazaeri是一位资深的主任医师,他擅长儿童耳鼻喉科手术及常规鼻功能性手术,每周一、二我得花近两小时的路程去跟随导师在Chase Farm Hospital的门诊和手术,每周三和周四得去Royal Free Hospital,周五又是Barnet Hospital门诊时间。导师也会根据我的兴趣和要求安排我跟其他耳科专家或头颈部专家学习。通过这充实的三个月学习,我有了如下深刻的体会:
A细节处体现人文关怀
记得第一天跟随导师查房,遇见的第一个病人是位当天即将接受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的小男孩,只见导师直接坐在病床上,与男孩及父母平视进行术前谈话,这让我这位习惯了站在病床一侧俯视病人的中国医生有些触动。当然,每次查房,导师会首先会拉上床帘,以保护病人隐私,然后做自我介绍,再一一向病人介绍此次参与查房的人员,包括我这种临床访问学者。查体时,做每一步骤都会礼貌性的问一句:“我现在可以看看你的喉咙吗?”等等,如果儿童患者不配合,会不厌其烦地用玩具或言语鼓励他们主动配合,而不会像国内这般强制性检查。所有对话都会以一句“你好,我的名字是…”开始并以“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释吗?”结尾。除此之外,儿童病房和门诊会被装饰得色彩斑斓充满童趣,会准备专门的游乐室供儿童玩耍,每个诊室内部还设有玩具和图书角,所有这些只为减轻儿童患者的就诊紧张感。当门诊遇到行动不便的患者时他们会主动搀扶直至送出诊室,遇到口吃的患者,他们会耐心听对方讲完不曾打断。在这里,没有种族之分,没有国籍之分,所有患者都能得到最大的尊重和照顾。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座右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感觉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B为人师表,谆谆教导
作为UCL的教学医院,Royal Free Hospital承担着多项重要医学研究,是许多医生、护士、助产士、临床和非临床专业人士的培训基地。在门诊或手术室,我时常能遇到培训中的GP、医学院学生以及其他国家的进修医生。这里的医生有很强的带教意识,刚入临床时,导师为了给我制定合适的学习安排,Time table一改再改。作为observer的我们原先规定的只准看不准动手,而实际上这些带教医生们总是很主动地让我也操作显微镜和鼻内镜,也时常允许我给病人查体。当导师休假外出时,他会安排其他主任帮忙带教。记得某次观摩MR Habashi中耳乳突手术时,他提醒助手准备最大的sony显示屏,他说Dr LU要观摩的,而且特意摆好位置让我拍照。这个小细节让我非常感动。
C积极开展日间手术,提高床位利用率
皇家自由医院有近70%的手术属于日间手术,其中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而言,除了颈清手术、甲状腺肿瘤手术、中耳乳突手术(次日出院),其他所有常规手术都属于日间手术,意味着这些病人只需手术当天来院,术后6小时即可出院。术后会有GP跟进后续康复治疗,解决后顾之忧。这其中当然有患者过多、床位不够的苦衷,尤其是英国全民免费医疗的背景下,但也确确实实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而这样的常规手术在我们医院往往需要住5-7天。虽然医疗体制不同,但是至少提醒我们有些手术可以适当缩短住院时间,避免过度医疗。
D重视健康宣教
NHS希望患者能重视疾病的预防,且当身体出现不适时能积极配合并参与到GP和医院的诊治过程中。为此,前期的健康宣教显得尤为重要。医院的走廊及诊室内可见大量宣传手册及宣传板,网站上提供着大量健康和医疗信息,将“治病不如防病”的理念化为实际的行动。NHS Choices是NHS的官方网站,网站上有上千网页是关于健康生活和医疗的内容,包括各种疾病的简介,如何进行家庭照护的信息,居民对各个医院、家庭医生以及NHS其他服务的比较和评论等。除了文字、图片,还有大量的视频。该网站目前已成为英国民众健康咨询首选,每月访问量超过千万。民众能从中找到准确可信的信息并通过网站了解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识及预防措施,从而不用再去诊所和医院排队,进一步节省医疗资源及费用。另外,Royal Free Hospital的官网上也有各种宣教信息,包括术前注意事项,如何探视,如何预约,是否需要急诊等信息。英国ENT官网上也有各种关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宣教知识。而这些网站与国内百度看病的鱼龙混杂形成了鲜明对比。我觉得在国内建立这类规范统一的健康宣教网站刻不容缓。
三个月的进修只是看到了英国医疗体制的冰山一角,却已让我收获颇多。感谢省卫计委和国合处的安排,感谢医院领导和科室同仁的支持,我会更加努力为中国的医疗事业奉献微薄之力。(陆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