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
Innovation Team
脑胶质瘤诊治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以亓旭晨副院长为团队带头人,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发展与沉淀,是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方向明确、具有较強技术能力的多学科融合的学术队伍和一个以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中医中药为特点的现代化研究体系。该研究体系依托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浙江省医学扶植重点学科、绍兴市医学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生物技术学”重点学科、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重点学科、浙江省教育厅“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扶植学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省教育厅“蛋白质组学实验室”建立。
目前,团队拥有正高、副高、博士后及博士、硕士研究生19人。浙江省特聘专家1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绍派伤寒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第五批、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位,浙江省 “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团队成员学科专业涉及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理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药物化学等多个领域,多年来致力于脑肿瘤治疗引发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团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浙江省基础公益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参与国家基金委区域联合创新重点项目、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科技部等项目30多项。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多项研究,①非编码RNA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前景。使用LncRNA芯片构建LncRNA表达谱, miRNA芯片构建miRNA表达谱,筛选关键的非编码RNA并在细胞系和临床进行功能试验和验证。同时,对胶质瘤的分子病理分型进行分析和总结,基于分子病理构建新的胶质瘤危险分层,评估胶质的预后情况。②中药复方或单味药抗胶质瘤药理研究及新药发现。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计算机模拟和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中药抗胶质瘤药理作用机制,阐明药物对相关疾病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同时,进行药效物质基础、体内过程及毒理学机制研究,开发出“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更快速 ”的中药。③中药活性物质抗肿瘤药理研究,利用现代分子药理学技术,基于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和非编码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病理作用,研究中药抑制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肿瘤发生、转移、复发的药理作用,阐明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揭示中药抗肿瘤作用靶点。同时,筛选出中药抗肿瘤的新活性成分,以便开发出抗肿瘤的创新药物。④中药对血管相关性疾病药理研究,采用病理学、免疫组化等现代实验技术手段,运用实验动物模型及细胞培养技术,研究病理性血管重塑、血管再生、血管再狭窄、血管炎症的发病机制。
近年来完成了国家级课题3 项,省部级项目 6 项;其它厅局级课题 12 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项;省部级项目4项。科研成果在《Frontiers in Molecular Biosciences》、《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ineering(中国工程院院刊)》、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其中Top期刊3篇,中科院二区文论 25 篇;发表专著 5 部;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新型实用专利 3 项;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 项。
目前,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本团队已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揭示了脑胶质瘤等脑肿瘤发生发展的本质和挖掘了潜在的检测指标,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肿瘤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数据,为控制脑肿瘤的发展,促进居民健康,获得良好社会效益,减少个人和国家经济负担奠定了基础。本团队还一直立志于研发基于靶向明确的治疗方剂,近年来在中医门诊诊疗脑肿瘤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患者总体满意度显著提升,对改善居民健康发挥了积极地作用。